十博官方电话  

你的位置:十博官方电话 > 新闻动态 >

国民党垮台众人纷纷投降,唯有一人,毛主席下令:绝对不接受他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4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新中国成立之后,蒋介石带着一批人仓皇逃窜到台湾,而国民党留在大陆的各类官兵审时度势,明白自己大势已去,纷纷向共产党投降。

我党也欢迎众人能够洗心革面,重新走到群众中去为人民谋福祉。但只有一个蒋介石的亲信投降时,毛主席亲自下令,绝不接受他的投降!

此人做过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,让一向仁慈的毛主席态度如此坚决?他与蒋介石又有怎样的故事呢?

图丨蒋介石

【狼狈为奸的好兄弟】

此人就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——何应钦,蒋介石一向信奉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”的原则,对何应钦是青睐有加。

他在追随国民党的这些年,深受蒋介石信任,不仅官拜陆军总司令,更是蒋介石的心腹大管家。在二人首次上战场时,何应钦就展现了他非凡的将领才能。

1925年,为了消灭广东军阀陈炯明,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东征,这是军校学生第一次正式加入战场,也是何应钦与蒋介石两人第一次并肩作战。

平时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蛋,面对真正的炮火,难免有些自乱阵脚,身为军校教官的何应钦在东征军的队伍中表现得格外出众,第一次率军出征就捷报频频。在与陈炯明对抗期间,何应钦还创下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。

图丨何应钦

3月13日,何应钦所带领的1团与敌军正面厮杀,3千人马对抗2万军队,简直就是痴人说梦,局势相当不利,何应钦打得很是吃力,期望兄弟王柏龄赶紧前来支援,而本该配合侧面进攻的2团却迟迟没有出现。

蒋介石与何应钦两人互相配合,也渐渐有些力不从心,显得十分狼狈,更别说他们还要护着队伍里的苏联顾问。

炮火连天,蒋介石与何应钦躲在掩体后面伺机而动。何应钦的指挥才能他是了解的,但兵力悬殊,他们且战且退,蒋介石心里早把王柏龄骂了个遍。

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,眼看都已经打到指挥部门口了,这时2团才姗姗来迟,与1团内外夹击击退了敌军。

图丨王柏龄

王柏龄本是蒋介石的好兄弟,但大敌当前却临阵脱逃,最后还是钱大钧替补了他的位置,才及时带领救援到场,蒋介石对他也颇有微词。

相比之下,何应钦不仅在危难中保护了他,还带着少于对方数倍的军队打了胜仗,谁才是值得深交的人一目了然。

为此,蒋介石还特地把这一天当成与何应钦生死与共的纪念日,从此何应钦一举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人。后来将黄埔军收编为革命军时,更是让何应钦担任了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,足见蒋介石对何应钦的重视程度。

图丨钱大钧

随着汪精卫和共产党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,还有谣言称汪精卫与共产党合作针对蒋介石,各种风言风语使蒋介石深感不安。

再加上苏联顾问与共产党走得很近,多次阻挠蒋介石的北伐行为,对他的兵力部署指手画脚,让蒋介石十分恼火。

这些压力都让他感觉自己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,总是疑心汪精卫要与共产党联合起来对付他,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蒋介石决定发起反击。

1926年3月,他致电给何应钦,称自己处境十分危险,苏联人和共产党都伺机对付他。何应钦一听,那必须要力挺蒋介石展开反击,有他做后盾,保障蒋介石的安全。

有如此可靠的兄弟,蒋介石随后就针对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展开了行动,不仅抓捕了大量共产党人,还囚禁了苏联顾问,这就是著名的“中山舰事件”。

图丨汪精卫

经此一役,蒋介石给了汪精卫、苏联和共产党三方沉重的打击,自认为解决了忧患的蒋介石可是春风得意。与此同时,身边的得力干将何应钦率领北伐军一路畅通无阻,取下了南京,再加上之前何应钦的有力支持,让蒋介石更加信任这位朋友了。

次年4月,两人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,在接下来三天捕杀了大量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,总计死伤6千余人,可谓罪大恶极。

正所谓狼狈为奸,在蒋介石手下,何应钦一路升官,从北伐总司令参谋长一路升到国民党执行委员,可谓是大权在握。

中途两人也闹过不愉快,但纵观整个国民党内,还有谁能像何应钦一样用兵如神呢?嫌隙解除后,蒋介石依然让何应钦身居高位,为他分忧解难。

图丨何应钦

在1929年,重新掌握大权的蒋介石与桂系发生冲突,时任海陆空总参谋长何应钦自然尽心尽力,将桂军打得落花流水,逼得李宗仁、白崇禧不断退军。

在后面的中原大战,何应钦也依旧保持着猛追猛打的攻势,彼时蒋介石正领军在北方,而他就带着一群杂牌军在清扫后方,在分出3个师的兵力去配合蒋介石的情况下,还能游刃有余,差点抄了桂系的底,让李宗仁等人连连叫苦。

在为蒋介石鞍前马后的这段时间,何应钦一直在战场上厮杀,连父亲去世他都没来得及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。

事后蒋介石深为感动,还亲自上门为何父吊唁哀悼,两人在灵堂上演了好一出兄友弟恭的动人戏码,若是何父在天有灵看到这种场面,不知会是何种心情。

图丨白崇禧、蒋介石、何应钦

为虎作伥说的就是他们二人,何应钦有着出色的指挥作战才能,却利令智昏,用来为蒋介石扫平脚下的障碍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屠杀了大量的共产党人,甚至还有许多无辜的群众,不知午夜梦回,何应钦是否会为手上沾染的鲜血而忏悔。

在针对共产党的围剿行动中,何应钦也表现积极,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精神。日本人打进来,他们也不想着怎么御敌,而是处处忍让,却把对抗共产党当成首要大事。

甚至不惜与虎谋皮,把日本人当成了合作对象。在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放弃了东北地区后,何应钦又与日本的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密约,把大片河北地区拱手让给了日本人。

图丨何应钦与日本签订协议

不仅如此,在1940年,何应钦还参与策划了影响恶劣的皖南事变。

他以总参谋长的职位命令新四军从皖南地区撤离北迁,在军队转移到泾县时,埋伏此地的8万国民军对新四军进行了突袭,敌我人数相差10倍以上,战局根本就是一边倒的状态。

袭击持续了一周,领军的叶挺虽然艰难指挥突围,仍是失败,还被敌军抓捕,其余将领不幸遇害,这次有预谋的袭击对我党造成了极为深重的损失和打击。

大敌当前仍在内讧,何应钦与蒋介石都是国家的罪人,他们所犯罪行罄竹难书,置国家危难于不顾,丧失了身为中国人的尊严,这样的人向我党投降,也难怪毛主席不愿接受。

图丨皖南事变

【利益面前反目成仇】

何应钦与蒋介石虽然是一丘之貉,但也不是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,虽然蒋介石给了他极大的信任与极高的地位,可只要风向一变,何应钦也会见风使舵。

在1927年8月,汪精卫对蒋介石的作为越发不满,联合了国民党内部的其他人一同向蒋介石发难,李宗仁、冯玉祥等人当众逼迫蒋介石请辞下台。

面对众人的咄咄逼人,蒋介石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兄弟,期望何应钦能站出来为他说句话,只要何应钦出来反驳一句,他就可以留下,可是何应钦没有。

根据何应钦的判断,蒋介石已经大势已去,他当然不能当这个出头鸟。遭受背叛的蒋介石的心中又哀又怒,不得不被迫下野。

图丨蒋介石

当然这并不代表蒋介石从此被扳倒,他的地位与影响还是不可撼动的。几个月后他重新掌权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徐州,撤去了何应钦的所有职务。

显然这是一个小小的报复,如果不是旁人为他求情,加上在蒋介石下野期间,他也在龙潭之战中保住了北伐军和中南区域,要不是这样何应钦很可能就这么被雪藏了。

在1929年,蒋介石与李宗仁的桂系发生冲突,急需一个领导将黄埔的杂牌军整合起来,看来看去居然没有比何应钦更合适的人了。

官复原职的何应钦自然更加卖力,大败桂军,此后何应钦一路升到陆军上将。看上去两人已经冰释前嫌,但蒋介石心中还是有着一块疙瘩。

图丨何应钦

然而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,在蒋介石被扣西安之时,何应钦坚持决定使用武力解决,提议飞机炮轰西安,这一举动令宋美龄十分不满。

外界纷纷谣传何应钦想借此刺杀蒋介石,好自己上位,但事实上,何应钦只是在外人面前要表达自己的立场,私下是支持和平救援,宋美龄去西安时,还是他派人送去的。

事后,蒋介石虽然写信赞同了何应钦的举动,但如此大胆的行动还是让他心惊了一番。

再加上他本就有很重的疑心病,何应钦的背叛仍然历历在目,心怀芥蒂的蒋介石之后也是找各种借口想要削弱何应钦的势力,但对方的羽翼颇丰,一时之间也奈何不了他。

图丨宋美龄

抗战结束后,眼看国内已无战事,该清点一下之前的旧账了,蒋介石认为已经没有了威胁,急忙削了何应钦的官职,让他去联合国当一个军事代表,并没有实权。

何应钦的身边的人也逐渐被蒋介石用各种理由调走,换上了自己人,虽然明面上没有对他下手,但是何应钦此时却被架空了,这兄弟摆明了还在记恨之前的事。

几年之后,蒋介石又让自己的亲信陈诚取代了何应钦,成为了新的军政部长。眼看自己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,手里没兵也没权,何应钦心中也生出不满。

此时两人的兄弟情谊早已被抛之脑后,只想着怎么能从对方身上压出最后的价值。

图丨何应钦

在1949年,蒋介石再次被逼下野,危难当头他才又想起了何应钦,让他回来任职行政院长,一身怨气的何应钦干了没多久就甩手走人,把这堆烂摊子还给了对方。

此时的蒋介石也是外强中干,解放战争胜利后,他带了一批亲信仓皇逃窜至台湾,根本没想起来何应钦,看起来是完全将他当成了弃子。

有许多国民党人打算向共产党投诚,何应钦也动了心思,只是没想到毛主席一听他要投降的消息,立即下令,其他人投降可以,只有这个人万万不能接受。

“这个反动分子太恶劣了,害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同志。”毛主席皱着眉下了结论。

图丨毛主席

此人恶迹斑斑,残害了大量无辜的群众,还与日本签订了许多卖国条约,周总理曾指责他为千古罪人。

而且他左右逢源,心思不纯,就算是吸收了也只会污染组织,像这样的人,人民恨不能除之而后快,怎么可能会接受他的投降呢。

谁能想到,何应钦年少时也是个一心报国的热血男儿,在岁月的蹉跎中,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初心。

说起来蒋介石与何应钦早年还是同学,只不过那时他们还不相熟,后来在黄埔再次相遇,才结下了情谊,只是这建立在利益者之上的情谊也十分脆弱。

果然在这种人眼里,哪有什么信仰可言,有的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,将国家交到这样的人手上,那才是祸害遗千年。

图丨何应钦

【兄弟情谊缘起日本】

1890年4月2日,贵州兴义县泥凼镇诞生了一个未来的将才。从小何应钦的体能就异于常人,在学习上也一直是名列前茅,为追求内心理想,他考入了武昌陆军中学,后来更是通过了留日考试,并拔得头筹。

在日本振武学校,他认识了比他高一年级的蒋志清,也就是蒋介石,他与蒋介石的缘分也从此开始。

彼时清政府腐败至极,一些有志之士看不惯清政府的作为,希望能找到救国之法,大部分来此留学的学生,都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,以振兴国家。

于是乎,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组建了同盟会,何应钦也欣然加入。蒋介石也在同盟会中,只是他们的交谈不多,对彼此的印象不过是会里的同志罢了。

武昌起义爆发后,为了在国内大展拳脚,两人相继回了国,参与了讨伐袁世凯的行动,失败后两人又溜回了日本进修。

图丨何应钦

何应钦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了非常多的军事理论,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用兵如神,只是这天赋却没有用在正途,如果他一开始就选择了我党,该减少多少损失啊。

再次回国他也依然抱着救国之心,然而命运弄人,本应为国家做贡献的何应钦却卷入了军阀的斗争,一直止步不前。多年来在各大军阀阵营里颠沛流离,日子过得很是凄惨,连个安身之所也没有了。

正当他不知该去往何方时,王柏龄向蒋介石引荐了他,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因学校缺乏人才,便聘请何应钦为教官。

在军校中两人还有“严父慈母”的外号,理由是蒋介石严肃易怒,何应钦却亲和谦逊。

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何应钦自然很是珍惜在黄埔的工作机会,把自己在日本学到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在平日的作战演练中,蒋介石也越发欣赏何应钦,认为他敢于冒险,不像别人为了求稳而畏首畏尾的,这种性格跟自己很像。

图丨何应钦(右)

何应钦对自己也十分严苛,什么时间吃饭、睡觉、练习,安排得明明白白,不仅如此,他还没有什么架子,与学生吃一样的饭,穿一样的衣服,从来不搞特殊,待人又谦和,因此很受学生欢迎。

孙中山与蒋介石发表讲话时,一讲起来就忘记了时间,底下的学生都面露倦意,站都站不稳了,只有何应钦依然一动不动,站得笔直认真聆听,这让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。

有如此认真负责的青年为国家出力,还愁国将不国吗?如果他没有跟着蒋介石走上歪路的话,也是一名建设祖国的人才。

他曾带领学生进行的军事演示,让孙中山都为之赞叹,但他却最终成了造成无数死伤的国民党反动派,如此转变不得不令人唏嘘。

图丨孙中山与蒋介石、何应钦(左)

在整个国民党内,又不知有多少人违背了自己的初心,忘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,将炮火对准了中国人。几张轻飘飘的纸,就可以将国土拱手让人,要想夺回来,却要付出无数人的血肉。

何应钦在签字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在大片中华土地上,有无数个家庭因他的几个签名而支离破碎。

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想问,当初那个立志要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少年去哪了?可从他后期的表现来看,也许他的心早被利益熏透了,国民党内部只有永恒的算计,根本没有永远的朋友,蒋介石与何应钦的互相伤害正好说明了这一点。

图丨何应钦(前排左二)

这更能体现共产党人的意志坚韧,在黑暗的日子里,总有人要做点灯的人。一个人倒下了,还有更多的人站起来。天亮了,他们却倒在了黎明里。

时至今日,我们能够过上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,全都是共产党帮我们争取来的。

建国之初,国家百废待兴,自然需要各领域的人才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,可像何应钦这样两面三刀的人,投降也不代表他是真心悔过。谁知面具之下,包藏什么祸心,蒋介石都在他手上吃过亏,更别提本是敌对关系的共产党了。

只有信仰坚定,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,才能真正为民众谋福祉。只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,国家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,幸运的是,赤红之旗下,永远不缺这样赤诚的人。



Powered by 十博官方电话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